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官网

地质服务

您的位置: 首页 >地勘工作>地质服务

甘肃省州县三级联合冻融期地质灾害避险演练侧记

未雨绸缪筑防线 实战演练砺精兵

来源:本站原创作者:王锋 刘勇发布日期:2025-03-16 17:54:44点击量:字号:[大][小]

春雪润山乡,景色美如画。伴随着一股强冷空气的到来,3月13日傍晚,临夏市迎来了降雪天气,大美河州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晶莹剔透的雪花装点在树枝上,远远望去,宛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美不胜收,也给阳春三月,万物复苏的初春增添了几分灵动气息,皑皑白雪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呈现出一幅唯美静谧的天然水墨画卷。

雪后初晴的天空晴朗如洗,初升的太阳把雪地照得熠熠生辉,春雪滋润着广袤的河州大地,孕育着又一个山花烂漫的春天。3月14日,一场由甘肃省自然资源厅、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临夏州自然资源局等单位承办的“2025年省州县三级联合冻融期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在临夏县韩集镇北山二社滑坡区域紧张有序展开,300多名参演队员列队整齐,精神抖擞、整装待发,接受检验。 

微信图片_20250316175024

模拟险情  贴近实战

此次演练模拟1月份以来,临夏县经历了两轮较大雨雪降温天气,雨雪降温天气后,坡面地表和地下水的冻结和融化交替变化,导致坡体地质结构变化,降雪消融叠加冻土解冻,坡体含水量骤增,土体抗剪强度降低,发生滑坡、崩塌灾害的风险增大。

临夏县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西南部,相邻积石山地震灾区,地质环境复杂,岩土体破碎,地震频发,降水集中且强度大,境内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393处,按灾害类型划分:滑坡275处、崩塌65处、泥石流53处。韩集镇北山二社坐落在临夏县北山前缘老鸦关河河谷阶地上,紧邻北山滑坡群。北山滑坡群由5处大小不同的次级滑坡组成,为大型黄土红层滑坡,具多级多期次滑动特征。

3月9日,临夏县韩集镇北山二社滑坡裂缝监测仪器数据显示,坡体后缘裂缝单日扩展速率达2.5厘米,触发橙色预警。

临夏县自然资源局管理人员在收到预警后,第一时间会同技术支撑单位及施工单位开展排查,发现治理工程区域内坡体明显变形,坡体前缘、中部发生3处小规模溜滑,威胁施工区域及省道310线、居民点等,险情等级为大型。随即,县自然资源局管理人员立即编制险情速报信息,上报厅地质灾害值班室,并向上级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值班室在接到险情速报后,立即联系当地自然资源局进行确认,电话向厅值班室负责人汇报。根据险情分级,省自然资源厅立即派出厅防治中心技术人员迅速赶赴现场,指导州县自然资源局及县技术支撑单位技术人员进行排查。

本次演练采取实战形式。演练涵盖灾前防范、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全流程、全要素。主要涉及:预警预报、防御响应、靠前指挥、信息报送、险情报告、疏散转移、现场调查排查、临时安置、应急处置、会商研判、响应解除及演练总结等12个科目,按照贴近实战的原则,以演促练、以练备战,充分展示防范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实现“预警-响应-转移”全链条闭环。

演练现场  惊心动魄

上午10时许,随着指挥长一声令下,演练正式拉开帷幕,地灾点监测员第一时间发现险情并上报,敲响锣鼓发布预警信号,受威胁的群众在工作人员和群测群防员的引导下,快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区域。应急抢险队及时赶到现场,协助行动不便的群众转移,卫生院医护人员对模拟受伤的群众进行紧急救治,派出所民警负责现场秩序维稳,确保演练安全有效进行。交警部门对现场交通管制,禁止群众在险情未解除前回到危险区域;应急部门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并为受灾群众分发救灾物资。

演练在紧张的氛围中有条不紊进行。记者看到,大屏幕上,警灯闪烁,警报响起,自然资源部门技术人员现场开展应急调查工作,卫星监测移动指挥车辆派出无线电排查单兵,会同各地勘单位技术人员立即赶赴部门应急调查小组和地勘单位迅速赶赴现场开展调查评估工作。演练现场紧张激烈,厅防治中心和各支撑单位技术人员携带小型无人机、单兵传输系统、GPS定位仪、激光测距仪、便携式GNSS、三维扫描仪、机载雷达等先进设备,分组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调查。航拍无人机紧急升空,在第一时间传回了受灾区域及灾情状况照片;远程会商系统紧急启动,及时开展地质灾害险情分析及处置方案会商;形成“空天地”一体化调查监测体系。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调查评价室主任窦晓东告诉记者,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多维监测仪、次声传感器、智能夜视仪、应急卫星会商设备、卫星移动测量仪、多功能电法仪、三维地震探测仪、激光扫描仪、高密度电法勘探设备、地质雷达……新技术、新方法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以及专群结合防灾等领域的深入应用,让如今的防汛减灾更加“智慧”,为救援行动提供了强大的信息支撑和通讯保障

经过一系列紧张有序救援,演练取得圆满成功。160名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3名受伤人员送至医院进行救治,无生命危险;受灾群众妥善安置,社会秩序基本恢复正常;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逐步恢复,地质灾害险情处置完毕,并及时解除突发地质灾害三级响应,全面转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整个演练只用了55分钟,从监测预警、信息速报、避险转移、调查监测、现场会商等方面,“真枪实战”为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实践课。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副主任张永军说,基层一线是防灾减灾的主战场,本次演练中,各级政府、部门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力配合,现场指挥部、工作组职责明确、处置高效,基层干部群众服从指挥、响应迅速、避险有序。有效检验了地灾预警、人员疏散、转移安置等防灾避险能力,达到了以“练”筑防、以“练”备战的效果。

以练为战  积累经验

“今天的演练太好了,就跟真的一样,学会了许多防灾知识,掌握了逃生路线和自救方法,真要遇到险情我心里更有底了,知道往哪儿跑了”,参加演练的韩集镇北山二社回族群众马尕娃说道。

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和自然资源部门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把防范应对地质灾害工作作为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防在未发之前、抗在第一时间、救在关键环节”的要求,周密安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力做好政策支持、设备设施、队伍建设等要素保障,常态化开展地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对重点隐患点、重要地段落实“六个一”措施;积极推广“人防+技防”监测预警模式,累计在全州415处隐患点安装监测设备1151套,对重点隐患点实现了全时段监测预警,地质隐患点防治演练覆盖率达100%。2024年全州共实施地灾防治项目18个、总投资2.82亿元,2022年以来全州实施生态及地质灾害搬迁12384户,通过实施工程治理、避险搬迁,有效避免了地质灾害对群众生命财产的威胁,连续5年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

据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地质勘查管理处处长张江苏介绍,2024年入汛以来,面对强降雨侵袭、暴洪灾害肆虐、地质灾害高发的严峻态势,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为“生命工程”来抓,建立健全了地质灾害防治调查排查、巡查核查、值班值守、预警监测、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培训演练等制度,坚持预防为主,重心下移,关口前置,部署在一线、调度在前线、防范于基层,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行动力,绷紧“安全弦”、下好“先手棋”、织密“防护网”、打好“主动仗”,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汛期全省多地频繁出现强降雨的情况下,甘肃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2起,紧急转移受威胁人员1332人,避免人员伤亡65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8968万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远离高陡边坡,汛期实行避让,确保人身安全。”“监测避让,群测群防……”甘肃省自然资源厅紧紧抓住5·12全国防灾减灾日、6·25全国土地日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各微信公众号平台、手机短信、报纸、电视等,在地灾相对集中的乡镇(街道)、学校、村社,广泛宣传地灾识别、监测、临灾自救互救等知识。据统计,2024年,全省派出专家组(工作组)6499次;累计开展隐患点巡查排查59190处,处置各类隐患点48处,组织宣传6485场次,发放资料63万余份(册),开展避险演练8459场次,直接参与演练人群34.90万人,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3070期……一系列的防灾宣传工作,有力促进了地灾防治从认知不足到众所周知,有效增强了全省干部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在演练现场,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导中心主任李玉山告诉记者,此次演练是甘肃省自然资源系统在冻融期开展实施的三级联合实战演练,各参演单位按照应急演练预案,密切协作配合,做到了险情报告及时准确、应急反应快速到位、人员撤离井然有序、救灾安置有条不紊,以“实战化”的高标准和严要求高质量圆满完成各项演练任务。

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尚晓龙在点评时说,此次避险演练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宜宾市筠连县山体滑坡作出的重要批示精神的有力行动,演练紧扣冻融期地质灾害特点,做到了演练时机把握准确、主题明晰、效果真实、技术支撑精准、部门联动高效。本次演练规模大,参演人员多,演练过程应用了新技术,展示了新装备,同时也检验了各级、各部门的协调组织能力和专业技术队伍的业务水平,贴近实战要求,有特色、有新意。

一是演练时机及时。在我省冻融期向主汛期过渡的关键时间节点,临夏州、临夏县政府积极配合省厅组织开展这次三级联合避险演练活动,体现了地方政府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全力以赴防风险、促发展的决心。不仅用实际行动宣传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普及了地质灾害避险常识,同时也吹响了全面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的集结号,对提升各级地方政府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支撑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演练主题准确。此次避险演练活动,方案严谨、组织得力,无论背景设置、宣传内容、演练场景的确定,均抓住了主题、扣住了重点,切中了地质灾害避险演练、应急处置技术支撑工作的要害。参演乡镇和自然资源、应急管理、公安、气象、水务、交通等成员单位职责划分明确,衔接配合有序,演练各项工作有条不紊顺利开展,达到了预期目标和演练的目的。

三是演练效果真实。此次演练在总结临夏州和临夏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着眼于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实战工作要求,参演人员态度端正、动作到位。通过本次演练,应急避险各个流程得到了充分磨合,各部门沟通协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为将来可能发生的实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次演练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真实模拟了滑坡滑动后防御响应、应急处置、抢险救灾等各阶段工作。502人现场参加演练,2611人通过视频直播线上观看了演练。